2019-07-25 16:52:36
阿联酋航空公司(图片来自flickr@Simon_sees)
7月21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
到访中国,受到中方的热烈欢迎。这已经是他第四次来华,过去几年里他也曾多次接待中国的高级别访问团。几乎每一次与中国高层见面后,这位王储都会立愿加码新的中国文化机构。
去年,穆罕默德王储承诺阿联酋将会有100所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随后,他又宣布,将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从原计划的100所增加到200所,这充分体现了阿联酋官方对学习中文的重视程度。
其实早在2003年,迪拜警察学院就已经开设汉语课程了。这是阿联酋第一家开设中文专业的学校,学生主要为迪拜的基层警察,通过外聘的中文教师进行培训。第一期学员学习时间为半年,此后由于警察工作的特殊性调整为脱产进修三个月,以自愿原则为主。
驻迪拜总领事向迪拜警察学院汉语班赠书
报名的警察学员,主要是和中国社区接触较多的基层执法者。
他们遇到的,正是在改革开放后随着海外淘金热来到海湾地区做生意的中国商人。那时候他们经营的主要是中国东南沿海家庭工厂生产的锅碗瓢盆等日用品。在迪拜形成的中国市场人员复杂,治安难度高,再加上语言不通等问题,维护当地治安成了个难题。迪拜警察确实有很强的动力学习汉语。
不过由于汉语字型复杂,语法习惯和阿拉伯语相差甚远,短短几个月的培训并不能让警察完全掌握汉语。最终的学习成果以日常执法对话为主,在文字上掌握拼音即可,总体水平比较有限。但这所面向警察的中文学校毕竟属于阿联酋国内首创,而且体现了官方对公务人员掌握汉语的要求。
风向标一明确,很快一些私立的中文学校便出现了。
阿联酋有一百多所学校教授中文
但有意思的是,根据西安外国语大学赵周宽的调查,在迪拜当地出现的一些小型中文培训中心,大多是当地人和印巴移民开的。这种学校以培训各种工作技能为目的,对教师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是会说英语的中国人就可以胜任,教学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
总的来说,虽然官方非常重视,逐渐增多的中国移民也让当地人有学习中文的迫切愿望,但优质汉语教育机构在阿联酋仍然很缺乏。
1
2004年,中国商品批发市场——龙城,在迪拜旧城东南15公里的沙漠里建成,一座中国龙雕像屹立在漫天黄沙中。这座巨型批发市场的出现,配合逐渐增多的中国技术输出和货物贸易,也让更多阿联酋人知道了中国商业的巨大影响力。汉语在阿联酋的黄金时代,也伴随着龙城门口那条腾飞的巨龙出现了。
仿佛身处义乌 (图片来自Youtube@Iyad Aswad)
2007年,迪拜华语学院成立。这是迪拜迄今为止最顶级的中文学校,其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阿联酋的高级官员、王室成员、移民官员和富有的商人家庭。他们是阿联酋对中国文化最早有实际感触和学习欲望的人群。
每个学生要拿到毕业证书,需要学习总共大约40小时的课程,掌握基本的中文口语对话和简单汉字的书写。自成立以来,这所中心已经培训了2000名学生,而这些人已经成为了阿联酋和中国交往的顶层桥梁。
迪拜华语学院的师生(图片来自dubaiclc.com)
在初级教育阶段,2010年,在穆罕默德王储的支持下,阿布扎比酋长国的第一所中文小学成立了。这所学校位于阿布扎比市第一区的中心城区,老师会以阿语、汉语、英语进行教学,是一所国际化气息很浓的学校。
那年,在这所中文小学上课的孩子达到了204人,其中有7个中国孩子和197个阿拉伯孩子。教师中有7名来自中国的专业中文外教,在讲授中文知识的同时,还向阿联酋的年轻一代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迪拜中文教师的待遇不错,月薪最高折合人民币4万元,还免税(图片来自阿联酋教育部)
在高等教育阶段,以阿布扎比前国王(作为最大的酋长国国王,阿布扎比国王同时也是阿联酋总统)命名的扎耶德大学也开设了汉语学院。这项合作于2009年确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帮助下最终成功,成为了阿联酋年轻人深度学习汉语的最高学府。
扎耶德大学的汉语学院活动(图片来自zu.ac.ae)
2011年,中国对外汉语言文化教育机构孔子学院在迪拜大学的帮助下成立了在海湾地区的第一所分支机构。该学院在阿联酋提供5个级别的长期课程,学生可以选择英语或者阿拉伯语作为教学语言,并可以参加汉语水平考试(HSK),获取汉语水平认证证书。
迪拜大学孔子学院活动(图片来自ciud.ae.chinesecio)
据美国中东研究所的报告显示,前来报名的学生,除了希望去中国发展的年轻人,还包括警察、海关人员和迪拜经济部门的官员。这些官员的学习周期和早期的警察学院一样,都是三个月,但每周的学习时长为20小时,课程内容也从简单的中文会话升级到了包括中国文化、历史等全方位的内容。
2
中文学习受到了阿联酋年轻人的欢迎,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阿联系的紧密。
以奢华闻名的迪拜旅游业为例,近年来中国游客数字连年增长,仅2018年前5个月就有40万中国人造访此城。这一切离不开当地人才的支持,会汉语能有效提高双方沟通的效率,无论对于职业发展还是开拓文化视野都有很大的帮助。
2018年,赴迪拜旅游人数上涨12% 截图自《中国日报》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阿联酋官方对普及中文极为支持,近年来在阿联酋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中文媒体、中文网站在这个典型的阿拉伯国家出现。而且中阿双语经常交叉出现,也算是阿拉伯半岛上的一种文化奇观。
中文最早与阿联酋这个国家深度结合,似乎是一位温州商人王伟胜的功劳。王在1998年去迪拜做服装贸易,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他也深感中国商人不懂阿拉伯文对经商造成的不便,于是,他与华侨刘海涛一起创办了第一家阿联酋中文网站《海湾华人网》,用中文提供当地信息。
后来这家网站又陆续更名为迪拜华人网和迪拜中华网,不仅提供新闻,还有求职、交友、二手货交易、移民咨询等功能,是初来当地的华人必看的中文网站之一。
迪拜中华网主页
在纸媒方面,阿联酋的第一份中文报纸《绿洲》,由下海淘金的湖北人李明在2001年创办。在阿联酋几乎所有的中餐馆和华人商铺都能看到这份报纸。此后,包括《新民商报》、《东方商报》等报纸也都陆续开办。
想看看这些在阿拉伯世界出现的中文报纸,只要走一趟迪拜龙城贸易城就可以了,随手就可以拿走一份。
龙城外观(图片来自dragonmart.ae)
2006年,海湾华人网的两位创始人又收购了一家当地电视台,更名为“亚洲商务卫视”,与半岛电视台共用一颗广播卫星,把海湾地区的中文信息播送给生活在阿拉伯地区的华人。
通过这些私营媒体,很多在阿联酋生活的中国商人、学生和临时到访的中国游客找到了“家”的感觉。而在这些媒体的推动下,阿联酋官方也在其传播媒介上逐渐推广了中文应用。
以阿联酋国有新闻机构阿联酋通讯社官网为例,提供的东亚语言只有中文一种,其他都是主要欧洲国家和中东国家的语言。在一些语种的页面中,内容还远不如中文界面丰富。
阿联酋通讯社的语言
去年,阿布扎比交管部门还发放了第一批中文驾照,方便华侨和中国游客在阿联酋驾车。这也是在海湾国家非常少见的善意之举。
放在几十年前,也许没有人会相信,中文这门古老而复杂的语言文字,会在一个阿拉伯国家受到如此的热捧。
但这件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的确发生了,而且就发生在你我的时代。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嫌侵权请联系处理
欢迎关注玛瑞欧教育微信公众号
延伸阅读:
自成立以来,IMCPI秉持严谨和规范的培训体系,汇聚对外汉语业界培训名师和专家教授资源,研发出独具特色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IMCPI吸引了大量外籍中文学习爱好者和外资企业中文培训需求,同时吸引了大批国际对外汉语教学爱好者加入到全球推广汉语的队伍中来。IMCPI被学员誉为对外汉语行业的“黄埔军校”。
另外,IMCPI与培生Pearson教育英国认证机构合作。 上图为培生Pearson教育认证/培生Pearson获得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证明文件 从左往右依次是:英国政府教育与技能部;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英国培生Pearson集团;英国政府教育与就业部 上海IMCPI 认证中心:4007-200-200 微信号:mariomandarin IMCPI官网:http://www.mariomandarin.cn/imcpiwenzhang.html 在线报名试听:http://www.cnfirst.org/stkzxbm.html 预约参观汉语角:http://www.cnfirst.org/hyj.html 报考地址:上海市肇嘉浜路1065号飞雕国际大厦25楼2503-2504室 了解“教老外学中文”的价值和乐趣,欢迎致电:4007-200-200
上一篇:科普|冰酿咖啡就是冰咖啡吗? 下一篇:教外国人学中文需要有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